头条创作挑战赛
受《明朝那些事儿》以及诸多科普书籍和文章的影响,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朱棣能够成功打赢靖难之役,主要归功于运气和对手水平较低。很多人甚至认为,如果敌方有一两位能打的将领,朱棣早就失败了。另外,也有观点认为,朱元璋当年通过大规模的清洗,除去了许多有能力的将领,为朱棣的成功扫除了障碍。
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所面临的敌军将领,大多都是经验丰富且战斗力强的将领。有些将领在平时的征战中,屡屡大败周边的敌对势力,堪称名将。在这些将领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曾多次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打得周边各族叫苦连天。唯一一次失败是在靖难之役中被燕军击败,然而他依然受到朱棣的器重,并继续在明朝的边防工作中贡献力量。可惜的是,他最终因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心生恐惧,最终选择了自杀。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位猛人走向了悲剧的结局呢?
上图: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何福的传奇经历
何福的生年并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很早便投身于明朝的军旅生涯。洪武初期,何福便参加了明朝的多次征战,逐渐崭露头角。因其战功卓著,何福在1381年被封为金吾后卫指挥同知,属于从三品官职。此后,他随傅友德南征云南,立下赫赫战功,晋升为都督佥事。在捕鱼儿海战役中,他与蓝玉一起,成功地攻破了北元军的防线,极大地削弱了北元的势力。
展开剩余81%接下来,何福继续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例如,在1389年,他与都督聂纬一起平定了江阴侯吴高率领的蒙古部众叛乱,成功恢复了秩序。之后,何福又多次出征,参与平定了越州、五开等地的蛮族叛乱。1397年,他联合顾成再度平定水西蛮叛乱,成为了朝廷的“平叛救火队长”。
上图: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即建文帝。
在洪武年间,何福屡次以副将身份征战四方,逐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然而,随着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朝政发生了剧变。建文帝实施了激进的削藩政策,结果引发了燕王朱棣的反叛。1399年,朱棣举起“奉天靖难”的旗帜,决定与朱允炆展开生死决斗。而在此时,何福正忙于平定麓川首领刀干孟的叛乱。
刀干孟在燕王叛乱期间趁机叛乱,然而朱允炆却将何福派遣到了西南进行平叛工作。何福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一举击败了刀干孟,并成功招降了他的七万余部众。这一战,再次证明了何福非同小可的军事水平。相比之下,中央军在多次与燕军的对抗中屡遭失败,证明了何福确实是当时少数几个可以对抗燕军的名将之一。
上图:明太祖 朱元璋。
朱元璋的“清洗”并非无关紧要
虽然朱元璋在建文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洗”,但不少被清除的将领,实际上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与朱棣作战的郭英、耿炳文、杨文、瞿能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将,指挥过诸多重大战役。甚至李景隆,在白沟河战役中,也并未犯下严重的战略错误。只是,朱棣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燕军的强大战斗力,多次以少胜多,最终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尽管如此,何福仍凭借平定刀干孟的战功,被任命为都督同知,并派往山东德州,准备对抗朱棣。此时,朱棣已在北方打了三年,战果丰硕,接下来的战争形势愈加严峻。
上图: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中的鏖战
1402年,朱棣率领燕军大举南下,绕过了德州、徐州等坚固城池,直奔小河(睢水)。面对燕军的进攻,盛庸与平安迎战,何福也率军前来增援。战斗持续了几天,最终中央军因缺乏粮草无法继续坚守,朱棣便在夜间悄悄渡河发动偷袭,遇到了中央军的援军。何福与平安夜间率军前来支援,但却遭遇了燕军的伏兵,最终仓皇败走。
粮道被切断,何福和平安决定转移阵地,准备在灵璧防守。然而,防线尚未稳固,平安在押送粮草时遭遇了燕军的猛烈攻击。何福闻讯赶来支援,却被朱高煦的伏兵打得措手不及。平安未能坚持住,只能带领部队撤退。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意外:两军在出城时误用了同样的信号——三声炮响。中央军误以为是主将命令发出的突围信号,纷纷开始撤离,结果恰好被燕军截击,导致了一场大败。
上图:永乐帝(朱棣)使用的宝剑。
尽管这场战斗,何福一度因撤退逃脱,但这场失误标志着中央军再也没能在正面战场上有效阻止朱棣的进攻。之后,历史没有再记载何福与朱棣的直接战斗。
何福的晚年与悲剧结局
朱棣即位后,深知何福是一位经验丰富、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因此他重新启用了何福,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并派他治理宁夏。何福在宁夏治理得当,赏罚分明,地方治安稳定,甚至成功招降了长城外的部族。
后来,何福被调任甘肃总兵,并积极推动马匹繁育工作,为明朝的边防力量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战马。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何福渐渐因其权力逐渐膨胀,在军中行为越来越放肆。最终,他因多次违背军中纪律,受到大臣的弹劾。回到朝廷后,何福因其不当行为遭到朱棣的不满,且心中担忧自己的安危。回想起昔日与建文帝朝廷作对的往事,何福深感自己前途无望,最终在极度的恐惧中选择了自杀。
上图:明时期骑战马射箭的武人。
朱棣对于何福的态度,虽然最终导致了他自杀,但与平安的区别非常明显。平安曾在靖难之役中给燕军带来过较大损失,朱棣对他怀有深深的仇恨,而何福虽也在战场上与燕军交过手,但毕竟贡献颇多,若非自负和心生恐惧,恐怕他本有更长的军事生涯。
然而,一位如何福般的名将,竟以如此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作者: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晁中辰 《明成祖传》 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